湖南省脑瘫儿童康复专业人员引导式教育资格认证考试大纲(草
更新时间:2016-09-09
湖南省脑瘫儿童康复专业人员
引导式教育资格认证考试大纲(草案)
一、指导思想
国际上,小儿脑瘫的康复模式有多种。较为公认的是综合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和引导式教育。引导式教育疗法起源于40年代的匈牙利,由Peto(彼图)博士发明。引导式教育疗法系以教育教学方式开展医疗和教育康复,是一整套科学而严谨的医教结合的康复体系。其最大特点是以小组教学的形式,将残疾儿童所需要康复的各类功能训练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与一日流程练习中。同时迎合了儿童兴趣爱好,满足了儿童对教育和学习的渴求,提高了儿童主动参与、快乐互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儿童的健康个性与健全人格,培训了家长,提高了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训练的连贯性,能较好的实现儿童全面康复与快乐康复目标。作为脑瘫儿童康复的专业人员,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态度,同时也必须掌握脑瘫的医疗康复与引导式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认证考核旨在评价康复专业人员在经过实践和培训后,是否达到作为一名合格脑瘫引导式教育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
二、必备条件
(一)康复专业人员必须具备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康复专业人员应对脑瘫儿童充满爱心和耐心,能尊重儿童的个性、平等地对待每位儿童。同时具备有康复和教育领域的职业道德,以奉献、服务、团队合作为宗旨,并能积极地为儿童提供康复技术服务,为家长和家庭提供指导与咨询服务。
(二)康复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多种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康复专业人员,在具备有基本的幼儿教育者素质基础上,经过特定的培训,具备有对脑瘫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残障性质和严重程度作出初步判断与评估的基本能力。同时要求专业人员具有协调管理儿童和家长、系统组织教学课程和选择教学内容与活动的基本能力。经过特定培训后,能掌握基本的康复训练与教学方面的技能和技巧,根据特定儿童的具体情况和相应条件,厘定教学与训练的康复计划与课程方案,具备能顺利开展引导式教育教学和流程指导与家长培训的基本能力。具备应急处理各种问题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创造条件使残障儿童早日回归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融入主流社会。
(三)康复专业人员必须具有系统、丰富的专业基本知识。第一,要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法律条文和政策规定,充分尊重和保障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权利,保障基本权益;第二,要具备有所有各类残疾儿童特别是脑瘫儿童的发生、发展、生理病理和异常心理行为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所有各类残疾儿童特别是脑瘫儿童的医疗与康复训练方面的知识;第三,具备有幼儿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学、音乐治疗学、文体训练和感觉统合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第四,具备制定与实施小组和个别教育计划的知识和技能。
(四)康复专业人员资格:正规院校毕业的临床医生、临床护士、康复治疗师、特教或幼教老师、以及音乐治疗或音乐教育工作者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三、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
基础知识包括:①有关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政策、法规。②脑瘫康复基本知识。含脑瘫的最新概念和诊断与分型标准、国内外脑瘫儿康复现况、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方法、康复计划制定、康复档案填写、儿童学习活动设计、儿童融合干预、儿童的家庭康复方案、康复效果评介、康复的学校融入与社区融合等。③国际通用的脑瘫儿童临床评估手段、相关评定量表与结果分析。④儿童发展心理知识,含儿童的神经发育、心理发育、言语发育、感知与认知能力发展、情绪与情感发育、社会行为发育等。⑤有关引导式教育元素、脑瘫儿童的动作模式、引导式教育教学与评估、教学计划与教学重点厘定、习作程序与一日流程设计、家长资源中心与家庭康复建设、融合干预、社区适应等和湖南本土模式应用知识。
操作能力包括:①根据其障碍特征和发育情况辨别脑瘫儿童,并能够识别其类型。②有关脑瘫儿童国际通用量表的测评、香港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观察记录表、湖南70项脑瘫综合效果评估表的熟练操作使用。④针对不同类型儿童选择合适的引导式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方法与评估工具。⑤小组和个别教学、集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包括运用专用引导式教育家具、现代多媒体工具教学和影相资料收集处理。⑥指导开展家长培训、家庭康复、融合教育和社区康复。
(二)考核方法
考核采取笔试和实际操作两种方式进行。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其中笔试占40%,实际操作占60%。
笔试内容为基础知识的考核,分选择、填空、问答、论述四种题型,分别考察考生对必备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
实际操作内容为操作能力的考核,采取实操课时(占30%)、实操视频(占70%)的方式,分别考察学员主要康复教学基本能力、操作水平及档案文书书写能力。
四、学习参考文件、书刊
1、陈秀洁、李晓捷主编:《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2、李晓捷主编:《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
3、陈旭红主编:《图解脑瘫康复技术与管理》,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4、王和平著,《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版。
5、唐久来、吴德主编:《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版。
6、曹丽敏,余爱如著《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教与学》, 华夏出版社 2012版。
7、刘梅著,《儿童发展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版 ,2010版
8、高天编著,《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版。
9、 刘振寰主编:《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版。
10、周献珍主编《引导式教育习作程序》,湖南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2011年编印
11、其他资料
引导式教育资格认证考试大纲(草案)
一、指导思想
国际上,小儿脑瘫的康复模式有多种。较为公认的是综合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和引导式教育。引导式教育疗法起源于40年代的匈牙利,由Peto(彼图)博士发明。引导式教育疗法系以教育教学方式开展医疗和教育康复,是一整套科学而严谨的医教结合的康复体系。其最大特点是以小组教学的形式,将残疾儿童所需要康复的各类功能训练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与一日流程练习中。同时迎合了儿童兴趣爱好,满足了儿童对教育和学习的渴求,提高了儿童主动参与、快乐互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儿童的健康个性与健全人格,培训了家长,提高了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训练的连贯性,能较好的实现儿童全面康复与快乐康复目标。作为脑瘫儿童康复的专业人员,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态度,同时也必须掌握脑瘫的医疗康复与引导式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认证考核旨在评价康复专业人员在经过实践和培训后,是否达到作为一名合格脑瘫引导式教育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
二、必备条件
(一)康复专业人员必须具备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康复专业人员应对脑瘫儿童充满爱心和耐心,能尊重儿童的个性、平等地对待每位儿童。同时具备有康复和教育领域的职业道德,以奉献、服务、团队合作为宗旨,并能积极地为儿童提供康复技术服务,为家长和家庭提供指导与咨询服务。
(二)康复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多种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康复专业人员,在具备有基本的幼儿教育者素质基础上,经过特定的培训,具备有对脑瘫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残障性质和严重程度作出初步判断与评估的基本能力。同时要求专业人员具有协调管理儿童和家长、系统组织教学课程和选择教学内容与活动的基本能力。经过特定培训后,能掌握基本的康复训练与教学方面的技能和技巧,根据特定儿童的具体情况和相应条件,厘定教学与训练的康复计划与课程方案,具备能顺利开展引导式教育教学和流程指导与家长培训的基本能力。具备应急处理各种问题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创造条件使残障儿童早日回归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融入主流社会。
(三)康复专业人员必须具有系统、丰富的专业基本知识。第一,要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法律条文和政策规定,充分尊重和保障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权利,保障基本权益;第二,要具备有所有各类残疾儿童特别是脑瘫儿童的发生、发展、生理病理和异常心理行为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所有各类残疾儿童特别是脑瘫儿童的医疗与康复训练方面的知识;第三,具备有幼儿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学、音乐治疗学、文体训练和感觉统合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第四,具备制定与实施小组和个别教育计划的知识和技能。
(四)康复专业人员资格:正规院校毕业的临床医生、临床护士、康复治疗师、特教或幼教老师、以及音乐治疗或音乐教育工作者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三、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
基础知识包括:①有关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政策、法规。②脑瘫康复基本知识。含脑瘫的最新概念和诊断与分型标准、国内外脑瘫儿康复现况、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方法、康复计划制定、康复档案填写、儿童学习活动设计、儿童融合干预、儿童的家庭康复方案、康复效果评介、康复的学校融入与社区融合等。③国际通用的脑瘫儿童临床评估手段、相关评定量表与结果分析。④儿童发展心理知识,含儿童的神经发育、心理发育、言语发育、感知与认知能力发展、情绪与情感发育、社会行为发育等。⑤有关引导式教育元素、脑瘫儿童的动作模式、引导式教育教学与评估、教学计划与教学重点厘定、习作程序与一日流程设计、家长资源中心与家庭康复建设、融合干预、社区适应等和湖南本土模式应用知识。
操作能力包括:①根据其障碍特征和发育情况辨别脑瘫儿童,并能够识别其类型。②有关脑瘫儿童国际通用量表的测评、香港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观察记录表、湖南70项脑瘫综合效果评估表的熟练操作使用。④针对不同类型儿童选择合适的引导式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方法与评估工具。⑤小组和个别教学、集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包括运用专用引导式教育家具、现代多媒体工具教学和影相资料收集处理。⑥指导开展家长培训、家庭康复、融合教育和社区康复。
(二)考核方法
考核采取笔试和实际操作两种方式进行。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其中笔试占40%,实际操作占60%。
笔试内容为基础知识的考核,分选择、填空、问答、论述四种题型,分别考察考生对必备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
实际操作内容为操作能力的考核,采取实操课时(占30%)、实操视频(占70%)的方式,分别考察学员主要康复教学基本能力、操作水平及档案文书书写能力。
四、学习参考文件、书刊
1、陈秀洁、李晓捷主编:《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2、李晓捷主编:《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
3、陈旭红主编:《图解脑瘫康复技术与管理》,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4、王和平著,《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版。
5、唐久来、吴德主编:《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版。
6、曹丽敏,余爱如著《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教与学》, 华夏出版社 2012版。
7、刘梅著,《儿童发展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版 ,2010版
8、高天编著,《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版。
9、 刘振寰主编:《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版。
10、周献珍主编《引导式教育习作程序》,湖南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2011年编印
11、其他资料